首页

中国女王论坛

时间:2025-05-29 09:49:27 作者:从美食出行到清洁能源,中企在巴西拓市场、探机遇 浏览量:45636

  点外卖、喝奶茶、叫网约车…… 这种普通中国人的日常,在巴西也变得不再陌生。

  在这个距离中国1.8万公里的拉美大国,中国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正试图在巴西复刻“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天”。

  为什么是巴西?

  这是一个够大够新的消费市场。

  作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巴西拥有超2亿人口,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比约七成,2024年人均GDP约1万美元。用“盘子大,活力足”来形容巴西消费市场再贴切不过。

  作为“手机重度使用”国家,巴西86.2%人口为互联网用户,人均每日使用手机时长超过5小时。中国互联网企业拥有先进算法和运营经验,开拓巴西市场大有可为。

  “巴西市场成长空间大,与中国产业互补性强,两国友好关系潜力无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接受三里河采访时如是总结。

  眼下,多家中国科技企业正加速落地巴西本地运营团队。美团旗下外卖服务Keeta宣布计划5年内在巴投资10亿美元,除建设即时性配送网络外,还将为当地合作伙伴提供数字化运营工具。这不仅是一次资本下注,更是技术生态的深度融合。

  这是一个与中国产业高度互补的市场。

  在能源与制造领域,巴西与中国的产业升级方向高度契合。

  “巴西拥有大量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但开发人员和设备不足。而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和人才方面优势明显,恰好能满足巴西的需求。”一位熟悉巴西能源市场的人士告诉三里河。

  目前,巴西85%以上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光伏和风电市场增长迅速。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巴西实施了《2050国家能源计划》,这与中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的出海需求不谋而合。

  近年来,在能源领域,中国电建、中广核等企业陆续在巴西投资建设光伏项目,将中国技术带到当地。

  在制造领域,长城汽车在巴西的工厂将于今年7月投产,并计划打造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比亚迪、奇瑞、江淮也争相加码布局这个世界第六大汽车市场。

  中国企业在巴西,不只“走出去”,更是“融进去”。

  本轮投资热潮背后,得益于中巴两国友好交往的升温和政策支持。

  5月10日至14日,巴西总统卢拉第六次访华。他表示,“要让巴西企业去中国,中国企业来巴西,我们携手合作,实现共赢。”访问期间,他还亲自登上一辆中国新能源车,感受“中国智造”的魅力。

  其实,不少中国企业早已进入巴西市场,从智能物流系统到数字化汽车工厂,再到清洁能源基地,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巴西经济底层结构的重塑,角色也从“商品销售者”转向“生态参与者”。

  业内普遍认为,巴西不仅是中国企业辐射拉美的“登陆点”,也是检验本土融合能力的试金石。中国企业通过巴西布局拉美市场,既打造多点支撑的全球市场网络,也以优质产品和技术助力拉美地区发展。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企业在巴西的实践证明,中国企业国际化,不是只“把中国经验搬出去”,而是“与世界共建新范式”。

  (“三里河”工作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专访谷爱凌:为中国健儿在巴黎取得的成绩骄傲

太原西北二环高速开通后,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辐射范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于促进太原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城市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发展格局,加快太原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引领带动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

中山大学百年校庆在即 校友返校参观

九龙寨城建成后成为清朝抗击英军继续入侵的最前哨,大鹏协副将移驻九龙寨城,统辖大鹏、东涌左右二营。黄文德说:“如今残留的九龙寨城寨门横额上的落款为两广总督耆英、广东巡抚黄恩彤、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可见九龙城的重要性。”

上海:借赛事选拔、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本次活动主题为“茶韵世界 融合两岸”,旨在“以茶为媒”,聚集两岸茶企茶商共品茗香、共话茶情,为两岸茶产业交流合作创造新机遇。

矿产资源深部绿色智能开发前沿交叉技术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沈阳举行

在防汛方面,浙江将在暴雨集中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及重要控制性工程关键点位增补水文测站,建设水位站190处,流量站150处,提高重要站点防洪测洪能力。该省还将加强气象水文协作,联合开展X波段天气雷达产品试点应用,全面开展雨量监测遥测终端升级改造,推进7600多座站点5分钟通信升级,做到雨量监测“即采即传”,提高山洪灾害预警时效。

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危害网络空间的和平、稳定与安全

近日一些国外媒体报道称,中国有多名游泳运动员在2021年被查出兴奋剂曲美他嗪阳性却没有受到处罚。对此,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20日表示,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在事件发生后及时通报了该结果,并根据调查作出污染造成阳性的结论,经过WADA详尽审查后认可这一结论,因此报道具有“误导性和潜在诽谤性”。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